
中復神鷹西寧公司航拍。企業供圖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溫度的上升,乳白色原絲經過預氧化、低溫碳化、高溫碳化等步驟,歷經淺黃、褐色、咖色的遞變,最終“瘦身”成為比鋼鐵堅韌、比羽毛輕盈的黑色碳纖維……
4月30日9時,走進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復神鷹西寧公司”)碳化分廠,一排排銀色設備正低吟著工業的詩篇,一卷卷透著盈盈光亮的“黑色黃金”碳纖維與高原清晨的陽光相互交織,頗為震撼。
與此同時,從這座全球首個萬噸級高性能碳纖維生產基地產出的碳纖維,或編織成風電機葉片的脈絡,或重塑自行車架速度與耐力的邊界,或融入航天器的骨骼……“中國強度”在這里鍛造著,“輕量化未來”在這里成為現實。

上料。記者 張慧慧 攝
而在這些輝煌成就的背后,是一個敢拼敢闖的團隊,有一群昂揚奮進的青年。他們就是中復神鷹“中國強度”核心技術攻關青年團隊,榮獲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
“團隊是在公司團委‘1922’青字號品牌的感召下組建的,共有1199人,35周歲以下青年1083人,占比為90%。依托青海省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青年科技人才為核心力量,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開展技術攻關,推動碳纖維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支撐高端制造領域發展。”作為核心“頭雁”,說起團隊,中復神鷹西寧公司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常維平臉上洋溢著自豪。
今年26歲的巨春蕾是團隊的青年骨干之一。從鄭州輕工業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畢業后,她選擇回到家鄉,并依托專業所學,在2020年12月加入中復神鷹西寧公司。
“我是從原絲分廠工藝技術員做起的,公司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豐富的實戰機會,讓我們參與到生產線的工藝控制和穩定生產工作中,這給了我巨大的動力。”巨春蕾至今仍記得首軸碳纖維成功下線后映入眼簾時的那份激動。
作為聚合與碳化生產工藝中的中間環節,巨春蕾將其所在的原絲工藝稱作“橋梁”。工作期間,巨春蕾與團隊成員通力協作。憑借自己的勤奮、敬業和創新,很快便嶄露頭角。一年左右,就擔任了工藝主管。
圍繞降本增效開展物料試驗;打破固有思維,對多種規格的產品開發進行工藝參數驗證;進行設備改造以提升產品質量……巨春蕾以“為之則易,不為則難”的信念,展現著青春擔當。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
中復神鷹西寧公司注重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成長平臺,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實行導師帶徒制度,鼓勵青年人才參與重點科研項目,并設立創新工作室和研發中心,為青年人才提供先進的研發設備和實驗條件。設立“攀登計劃”和“攻堅突破獎”等專項獎勵機制,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有效激發青年科技人才的創新潛能和工作積極性。
在這樣良好的發展環境下,越來越多像巨春蕾一樣的青年骨干在成長中嶄露頭角。

技術人員正在“制絲”。記者 祁國彪 攝
為貫徹落實公司“11234”經營策略,在技術部工作人員劉高君的帶領下,技術研發團隊將技術創新、團隊協作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聚焦生產瓶頸突破,成功實施一系列技改項目,顯著提升生產效率,成為公司降本增效的典范。
為解決高海拔地區碳纖維性能難以提升的難題,青年員工趙茜提出基于高海拔條件下碳纖維生產氧化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出一套與高海拔環境適配度更高的預氧化工藝流程,可顯著提高碳纖維的力學性能。
……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在歷次核心技術迭代過程中,中復神鷹西寧公司的青年善作善成,不斷總結工藝技術改進點和設備升級方案,并應用到下一代生產研發中。
可見,生產線上的每一次提速,工藝的每一次上臺階,都是青年工程師將理論參數刻進現實的筆跡,每一卷碳纖維的誕生,都裹挾著晝夜的忙碌與創新的星火。
“在研發道路上,我們團隊的年輕人經歷了無數次試錯與挑戰。如今,一部分年輕人已成長為公司中層技術骨干,并繼續在創新研發道路上發揮著中堅力量。”中復神鷹西寧公司團委書記馮寶銀感慨。
如今,中復神鷹西寧公司持續優化“1922”青字號品牌,堅持黨建帶團建、團建促發展,以服務生產經營任務為核心,全面搭建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號、青年突擊隊、青年大講堂、青年好聲音、青年人才庫、青年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青年法治宣傳教育“九個平臺”,助力青年骨干能力和青年團隊建設“雙提升”。
近兩年,通過“揭榜領題”項目,中復神鷹西寧公司青年職工自主認領技術難題,完成40余項攻關,年節約成本超4000萬元。青年已然從“生力軍”成長為“主力軍”,團隊開發的SYT50S-36K等碳纖維占據國內氫能市場85%的份額,單產品實現單年盈利超1億元。與此同時,一批本土科技人才日漸成長,科技團隊中,本地職工占比超95%。
用科技力量托舉中國強度,以材料革新鑄就國之重器。
作為中國建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排頭兵,中復神鷹西寧公司青年科技攻關團隊扎根世界屋脊,在全球海拔最高的2.5萬噸級碳纖維生產基地,書寫著屬于青年的硬核浪漫,實現了從千噸級到萬噸級的跨越,讓T700、T800級纖維在青藏高原破繭成蝶,更讓T1100級“材料皇冠”閃耀中國光芒。
“作為全球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央企超級工程’,我們在每一個發展的關鍵階段,都設定了具體且明確的目標。未來還會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更高性能碳纖維技術,圍繞綠色、智能產業化技術攻關,打造高效低成本產業基地,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鍛造青年科技尖兵,讓青年人扎根在科技創新的最前沿。”常維平說。
。▉碓矗呵嗪H請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