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聚焦青海
青春力量:以行動回應時代召喚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陳晨
發布時間:2025-05-04 07:37:37
編輯:易 娜
33

職業技能大賽青年團隊展示新技術新技能。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在青春的旅途中,何種姿態的邁進,才能不辜負美好的年華,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扎根于鄉村的“新農人”景欽鵬,憑借“金土豆”引領鄉村振興的大潮,推動了產業的蓬勃發展;堅守在鐵路前線的斯朗旺扎,以滿腔的熱情和辛勤的汗水,讓青藏鐵路這條象征著團結、幸福與生命的線路更加堅固;與“算力”并肩而行的青海移動三江源算力創新科技攻關團隊,勇于攀登數字技術高峰,用他們的科技成果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這些年輕的面孔,正以自己的行動作為回應。

  全省的青年正在各自的崗位上,懷揣著“缺氧不缺精神”的壯志,將青春的活力注入新時代的發展中。他們在青海這片72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以創新為墨、實干為筆,書寫著青年擔當,彰顯著青年力量。

  為鄉村振興再添一把“青春火”

  春來大地暖,春耕正當時。

11

年輕人返回家鄉經營花卉種植。

  時下正值馬鈴薯播種關鍵期。在西寧市湟中區甘河灘鎮上河灣村的馬鈴薯種植基地,景欽鵬看著在田里穿梭播種的播種機,心中充滿希冀。

  “今年,我們聯合社不光種了土豆,還增種了小麥、油麥菜和燕麥。與青海威思頓薯業集團簽訂協議,實現了種植、銷售一條線。”這是景欽鵬返鄉創業的第九年,隨著創業之路越走越寬,他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學習特色種植技術,積極創新創立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強湟中區特色農產品產業,一路帶著村民社員發展致富。

  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說起回鄉的初衷,景欽鵬說,是響應政府“返鄉創業”政策的號召。2016年,景欽鵬辭職回到家鄉湟中,牽頭組建了湟中怡之欣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領海子溝鄉、甘河灘鎮多個村的100多個農戶一同走上了馬鈴薯種植的致富道路。

  在產業發展中,景欽鵬積極參與湟中區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全膜覆蓋栽培、良種補貼等項目,通過選用優質馬鈴薯種薯,采取全膜覆蓋栽培、有機肥替代化肥及綠色防控、全程機械化生產等先進適用技術,實現了基地年產值650萬元,凈利潤125萬元。

  “我們發展了,更應該銘記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景欽鵬說。

  農村天地廣闊,青年大有可為。作為新農人,景欽鵬又回到“農門”,致力于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帶動更多農戶致富增收,讓家鄉變得越來越好。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人才振興是關鍵。共青團青海省委積極落實省委關于大學生到村任職工作部署,以青海籍畢業未就業大學生、服務期滿未就業的“西部計劃”志愿者、返鄉創業大學生等人員為重點,通過宣傳引導、跟蹤培養、組織推薦等方式引導青年人回村“任職”,引導大學生村黨支部書記從青澀學子轉變為基層“領頭雁”,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寫下屬于自己的篇章。

  今年年初,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泉口鎮旱臺村,一場別開生面的鄉村發展座談會就此展開。初任村黨支部書記的雷延薈與返鄉創業青年圍坐一圈,熱情洋溢地分享創業奮斗經歷和農業技術知識,為鄉村發展添了一把“青春火”。

  “責任所在,必定全力以赴!”

  “南昆侖、北祁連,山下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無人煙。”這里是柴達木盆地東部的澀北氣田,平均海拔2750米,氧氣含量只有內地的70%左右,是國內海拔最高、環境最惡劣、條件最艱苦的產氣區,也是劉馨思雅的日常工作駐扎地。

  2014年,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專業的劉馨思雅,填寫服務西部的志愿書后來到了青海油田。如今,而立之年的她已經在澀北氣田工作了11年,并成為青海油田最年輕的采氣工高級技師。

  “責任所在,必定全力以赴!”劉馨思雅說,挺膺擔當,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作為氣田“小行家”,她積極參與地質開發方案的配套工程。連續數月,劉馨思雅白天頭頂烈日跑現場,晚上披星戴月學理論,在歷經大量試驗和數次改進后,她取得《一種絲扣清理器》和《一種工業高鹽污水霧化蒸發裝置》兩項專利,在“青年為油田做貢獻”活動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鋒。”劉馨思雅學習后,感慨萬千地說:“我將以石油精神為舵,緊扣時代的脈搏,立足油氣主業,抓住能源轉型的戰略機遇,用苦干實干打磨靈魂,方能展現自身價值,為油田的建設貢獻最美的青春力量!”

  青年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這份精神和力量,跳動在每一處最需要他們的地方——

  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峰派出所所長曹正奎,沖鋒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專業偵查隊工作前線,成為這場正義之戰的先鋒,2022年,他又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報名參與援疆工作,在公安戰線上,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南灘街道建新社區居委會主任馬蘭始終活躍在服務群眾的第一線,作為年輕的社區“領頭雁”,盡自己努力不斷改善和提升轄區居民的生活條件和幸福指數。

  中國石油青海油田采油一廠采油工黃群,扎根在柴達木盆地蒼茫的戈壁與荒漠中,在采油一線摸爬滾打,練就一身過硬本領,連續兩屆在青海油田技能大賽中斬獲銀牌,成為油田采油技術的標桿,又用實踐與理論的雙重突破,為油田高效開發注入科技動能。

  ……

  青春一脈相承,奮斗是青春的底色。

  科技之光,照亮青春理想之路

  新時代的青年,既是逐夢人,也是圓夢人。

22

年輕人成為企業中的技術骨干。

  “團隊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千噸級技術基礎上,在全球首次突破了單基地萬噸規模下高性能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自主研發的T1100級是目前全球強度最高系列的碳纖維之一,僅三個國家能夠生產。”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團委書記馮寶銀頗為自豪地介紹道。

  碳纖維被譽為“黑絲黃金”“新材料之王”,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等諸多戰略和新興領域。在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中國強度”核心技術攻關青年集體不斷突破下,“中國強度”不斷被解鎖,團隊所在的碳纖維基地也在“走進新國企,打卡新坐標”活動中被確定為“中國強度”新坐標。

  記錄刷新的背后離不開這個全員1199人,平均年齡32周歲的“中國強度”核心技術攻關青年集體。團隊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勇擔材料強國使命,聚力打造“國之大材”,在千噸級技術基礎上突破萬噸規模下高性能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構建國內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萬噸級干噴濕紡碳纖維生產體系,助推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實現量的積累和質的突破。

  “在攻關過程中,公司的年輕科研人員將個人職業理想與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結合,突破高端碳纖維技術壁壘,實現自我價值,以科技創新為使命,在解決‘卡脖子’難題的過程中,錘煉專業能力,以青春智慧推進我國碳纖維技術邁向國際領先水平。”馮寶銀說。

  青春之理想,就是引領青年人奮進的旗幟,激發他們自信自強、剛健有為的精神風貌,在各領域、各行業為國家發展迸發出源源不斷的力量。

  團省委找準青年建功與全省發展的契合點,以自覺擔當全面服務中心工作大局,制定《青海共青團助力生態文明高地和產業“四地”建設實施意見》,團結帶領青年為中國式現代化青海實踐挺膺擔當。深入實施新時代青年崗位建功行動,拓展“隊號手崗賽”等品牌的社會功能,引導青年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44

大唐青海能源開發有限公司青年突擊隊開展巡查。記者 陸廣濤 攝

  國家電投黃河公司團委緊緊圍繞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深入開展“青年先鋒 項目建功”專項行動,組建項目攻關青年突擊隊21支,完成攻堅任務80余項,產生青年創新成果55項。

  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團委組織開展降本增效“六個一”(即:節約一分錢、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一顆糧、一升油)活動,激活提質增效“青動能”,更好服務支撐企業高質量發展。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青春火種點亮未來。數字經濟催動青海湖的浪潮,綠色電力擘畫發展的廣角,冷湖科創探索宇宙的脈搏……站在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的新起點、新篇章,青海青年勇立潮頭,以奮斗為筆,擔當為墨,在青海這片廣袤而獨特的高原大地書寫屬于自己的人生華章。

 。▉碓矗呵嗪H請螅

推薦閱讀
青海省黨政代表團赴浙江考察
青海省招商引資推介會在南京、杭州舉行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全省新聞系列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閱讀優秀項目公示
青海西寧:市民游客共贊“丁香之城”新圖景
青海海北:假日來海北 暢購過“五一”
24H熱點
青春力量:以行動回應時代召喚
繁花“漾”青海 歡歌“醉”高原——“五一”假日里...
堅守展風采 勞動最光榮——“五一”假日里最美的風...
致敬,每一個堅守奉獻的你
讓奮斗的詩行在高原飛揚——寫在“五一”國際勞動...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青海實踐邁出新的堅實步伐——習...
【文化中國行】地球上,只有一個坎布拉!——解碼...
第二屆青超聯賽5月10日打響揭幕戰
走近科學 從校園開始——青海改革樣本觀察·教育提...
【生態深一度】候鳥北歸 青!谤i友圈”再擴大
熱點圖片
武警官兵這樣致青春!
武警官兵這樣致青春!
【文化中國行】“五一”民俗盛會,解鎖土鄉風情密碼
【文化中國行】“五...
“后浪”張義明的“山河答卷”
“后浪”張義明的“...
【中國夢·勞動美——凝心鑄魂跟黨走 團結奮斗新征程】車輪印痕下的守護力量——記青海省玉樹公路總段雜多公路段駕駛員愛帕扎西才仁
【中國夢·勞動美——...
豹街,“燃”起來!——2025年城北區“趣浪城北·豹街”大型民俗巡游表演見聞
豹街,“燃”起來!...
繁花“漾”青海 歡歌“醉”高原——“五一”假日里最歡樂的時光
繁花“漾”青海 歡歌...
“五一”假期首日西寧市公園迎客14.3萬人次
“五一”假期首日西...
青海西寧:全新豹街“豹”發新活力
青海西寧:全新豹街...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青春力量:以行動回應時代召喚

青海日報
2025-05-04 07:3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青春力量:以行動回應時代召喚

青海日報
2025-05-04 07:3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青春力量:以行動回應時代召喚

  • 2025-05-04 07:37:37
  • 來源:青海日報
33

職業技能大賽青年團隊展示新技術新技能。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在青春的旅途中,何種姿態的邁進,才能不辜負美好的年華,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扎根于鄉村的“新農人”景欽鵬,憑借“金土豆”引領鄉村振興的大潮,推動了產業的蓬勃發展;堅守在鐵路前線的斯朗旺扎,以滿腔的熱情和辛勤的汗水,讓青藏鐵路這條象征著團結、幸福與生命的線路更加堅固;與“算力”并肩而行的青海移動三江源算力創新科技攻關團隊,勇于攀登數字技術高峰,用他們的科技成果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這些年輕的面孔,正以自己的行動作為回應。

  全省的青年正在各自的崗位上,懷揣著“缺氧不缺精神”的壯志,將青春的活力注入新時代的發展中。他們在青海這片72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以創新為墨、實干為筆,書寫著青年擔當,彰顯著青年力量。

  為鄉村振興再添一把“青春火”

  春來大地暖,春耕正當時。

11

年輕人返回家鄉經營花卉種植。

  時下正值馬鈴薯播種關鍵期。在西寧市湟中區甘河灘鎮上河灣村的馬鈴薯種植基地,景欽鵬看著在田里穿梭播種的播種機,心中充滿希冀。

  “今年,我們聯合社不光種了土豆,還增種了小麥、油麥菜和燕麥。與青海威思頓薯業集團簽訂協議,實現了種植、銷售一條線。”這是景欽鵬返鄉創業的第九年,隨著創業之路越走越寬,他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學習特色種植技術,積極創新創立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強湟中區特色農產品產業,一路帶著村民社員發展致富。

  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說起回鄉的初衷,景欽鵬說,是響應政府“返鄉創業”政策的號召。2016年,景欽鵬辭職回到家鄉湟中,牽頭組建了湟中怡之欣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領海子溝鄉、甘河灘鎮多個村的100多個農戶一同走上了馬鈴薯種植的致富道路。

  在產業發展中,景欽鵬積極參與湟中區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全膜覆蓋栽培、良種補貼等項目,通過選用優質馬鈴薯種薯,采取全膜覆蓋栽培、有機肥替代化肥及綠色防控、全程機械化生產等先進適用技術,實現了基地年產值650萬元,凈利潤125萬元。

  “我們發展了,更應該銘記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景欽鵬說。

  農村天地廣闊,青年大有可為。作為新農人,景欽鵬又回到“農門”,致力于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帶動更多農戶致富增收,讓家鄉變得越來越好。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人才振興是關鍵。共青團青海省委積極落實省委關于大學生到村任職工作部署,以青海籍畢業未就業大學生、服務期滿未就業的“西部計劃”志愿者、返鄉創業大學生等人員為重點,通過宣傳引導、跟蹤培養、組織推薦等方式引導青年人回村“任職”,引導大學生村黨支部書記從青澀學子轉變為基層“領頭雁”,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寫下屬于自己的篇章。

  今年年初,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泉口鎮旱臺村,一場別開生面的鄉村發展座談會就此展開。初任村黨支部書記的雷延薈與返鄉創業青年圍坐一圈,熱情洋溢地分享創業奮斗經歷和農業技術知識,為鄉村發展添了一把“青春火”。

  “責任所在,必定全力以赴!”

  “南昆侖、北祁連,山下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無人煙。”這里是柴達木盆地東部的澀北氣田,平均海拔2750米,氧氣含量只有內地的70%左右,是國內海拔最高、環境最惡劣、條件最艱苦的產氣區,也是劉馨思雅的日常工作駐扎地。

  2014年,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專業的劉馨思雅,填寫服務西部的志愿書后來到了青海油田。如今,而立之年的她已經在澀北氣田工作了11年,并成為青海油田最年輕的采氣工高級技師。

  “責任所在,必定全力以赴!”劉馨思雅說,挺膺擔當,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作為氣田“小行家”,她積極參與地質開發方案的配套工程。連續數月,劉馨思雅白天頭頂烈日跑現場,晚上披星戴月學理論,在歷經大量試驗和數次改進后,她取得《一種絲扣清理器》和《一種工業高鹽污水霧化蒸發裝置》兩項專利,在“青年為油田做貢獻”活動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鋒。”劉馨思雅學習后,感慨萬千地說:“我將以石油精神為舵,緊扣時代的脈搏,立足油氣主業,抓住能源轉型的戰略機遇,用苦干實干打磨靈魂,方能展現自身價值,為油田的建設貢獻最美的青春力量!”

  青年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這份精神和力量,跳動在每一處最需要他們的地方——

  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峰派出所所長曹正奎,沖鋒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專業偵查隊工作前線,成為這場正義之戰的先鋒,2022年,他又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報名參與援疆工作,在公安戰線上,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南灘街道建新社區居委會主任馬蘭始終活躍在服務群眾的第一線,作為年輕的社區“領頭雁”,盡自己努力不斷改善和提升轄區居民的生活條件和幸福指數。

  中國石油青海油田采油一廠采油工黃群,扎根在柴達木盆地蒼茫的戈壁與荒漠中,在采油一線摸爬滾打,練就一身過硬本領,連續兩屆在青海油田技能大賽中斬獲銀牌,成為油田采油技術的標桿,又用實踐與理論的雙重突破,為油田高效開發注入科技動能。

  ……

  青春一脈相承,奮斗是青春的底色。

  科技之光,照亮青春理想之路

  新時代的青年,既是逐夢人,也是圓夢人。

22

年輕人成為企業中的技術骨干。

  “團隊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千噸級技術基礎上,在全球首次突破了單基地萬噸規模下高性能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自主研發的T1100級是目前全球強度最高系列的碳纖維之一,僅三個國家能夠生產。”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團委書記馮寶銀頗為自豪地介紹道。

  碳纖維被譽為“黑絲黃金”“新材料之王”,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等諸多戰略和新興領域。在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中國強度”核心技術攻關青年集體不斷突破下,“中國強度”不斷被解鎖,團隊所在的碳纖維基地也在“走進新國企,打卡新坐標”活動中被確定為“中國強度”新坐標。

  記錄刷新的背后離不開這個全員1199人,平均年齡32周歲的“中國強度”核心技術攻關青年集體。團隊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勇擔材料強國使命,聚力打造“國之大材”,在千噸級技術基礎上突破萬噸規模下高性能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構建國內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萬噸級干噴濕紡碳纖維生產體系,助推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實現量的積累和質的突破。

  “在攻關過程中,公司的年輕科研人員將個人職業理想與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結合,突破高端碳纖維技術壁壘,實現自我價值,以科技創新為使命,在解決‘卡脖子’難題的過程中,錘煉專業能力,以青春智慧推進我國碳纖維技術邁向國際領先水平。”馮寶銀說。

  青春之理想,就是引領青年人奮進的旗幟,激發他們自信自強、剛健有為的精神風貌,在各領域、各行業為國家發展迸發出源源不斷的力量。

  團省委找準青年建功與全省發展的契合點,以自覺擔當全面服務中心工作大局,制定《青海共青團助力生態文明高地和產業“四地”建設實施意見》,團結帶領青年為中國式現代化青海實踐挺膺擔當。深入實施新時代青年崗位建功行動,拓展“隊號手崗賽”等品牌的社會功能,引導青年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44

大唐青海能源開發有限公司青年突擊隊開展巡查。記者 陸廣濤 攝

  國家電投黃河公司團委緊緊圍繞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深入開展“青年先鋒 項目建功”專項行動,組建項目攻關青年突擊隊21支,完成攻堅任務80余項,產生青年創新成果55項。

  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團委組織開展降本增效“六個一”(即:節約一分錢、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一顆糧、一升油)活動,激活提質增效“青動能”,更好服務支撐企業高質量發展。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青春火種點亮未來。數字經濟催動青海湖的浪潮,綠色電力擘畫發展的廣角,冷湖科創探索宇宙的脈搏……站在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的新起點、新篇章,青海青年勇立潮頭,以奮斗為筆,擔當為墨,在青海這片廣袤而獨特的高原大地書寫屬于自己的人生華章。

 。▉碓矗呵嗪H請螅

作者 陳晨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