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組成社會的細胞和基礎,社會是家庭的延伸和保障。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直接關系著自己的家庭,也影響著黨風政風。從古至今,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實乃國家之福、人民之幸。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產的詩人之一,同時也是一名清廉之官,一身廉正之氣與他自幼秉承“世敦儒業的家風”不無關系。在《許昌縣令新廳壁記》中,白居易曾稱頌白氏的家風和叔父的政績:“吾家世以清簡垂為貽燕之訓,叔父奉而行之,不敢失墜,小子舉而書之,亦無愧辭”。白居易新婚時,曾作《贈內》向妻子剖白心跡,詩中寫道“所須者衣食,不過飽與溫。蔬食足充饑,何必膏粱珍?繒絮足御寒,何必錦繡文?君家有貽訓,清白遺子孫。”一生與妻子一同勤儉持家。白居易對侄子們說:“多取終厚亡,疾驅必先墮。勸君少干名,名為錮身鎖。勸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勸誡侄子們不要成為追名逐利之徒。
涵養好家風,對每個走進社會的人都很重要,特別是對領導干部而言,家風正、作風淳,家庭成員就能擁有健康的價值觀和正確的道德觀,共同維護“崇廉”的家庭防線,為廉潔奉公提供精神支撐;若家風不正、家教不嚴,家庭成員相互影響、惡性循環,最終會突破法治底線、走向腐敗的深淵。剖析貪腐“父子兵”“夫妻店”“兄弟連”“家族式腐敗”等典型案例,“全家福”變“全家腐”的下場令人警醒,深刻揭示領導干部治家不嚴、家風不正導致的嚴重后果。還有腐敗的代際傳遞,提醒我們一個家庭的生活作風和處事風格,是孩子價值觀養成的“第一粒扣子”,不以身作則,養而不教、愛而不管,終是禍及子孫?吹揭粋個家庭因貪腐分崩離析,真切說明著家風不正,則家無寧,患無窮。反過來,更能深刻體會到“廉潔是平安幸福”的樸實真諦。
家庭是抵御腐敗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后一道防線。“圍獵”者何等精明,為達目的絞盡腦汁在領導干部身邊人身上下功夫。領導干部一定要保持警覺,扎緊“后院”籬笆,引導家屬當好“廉內助”、做好“把關人”,助力孩子走好人生的每一個臺階,保護好自己的家,使清風正氣傳揚不輟。
。▉碓矗呵嗪H請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