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小橋大街天橋的過街直梯里,市民王女士推著嬰兒車穩步上升。“以前電梯偶爾‘罷工’,現在故障率明顯低了,政府管得細,我們用得放心。”她的話語中透著贊許。
為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從群眾關切出發,以民生小事撬動大民生”的部署要求,市城鄉建設局堅持黨建引領,從群眾關心的細微處入手,聚焦全市250部過街電梯(含167部直梯、83部扶梯)的安全與服務,通過全天候精細化管養,電梯運行效率不斷提升,真正實現了無障礙設施從“有形覆蓋”到“有效服務”的質變,極大地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讓這些穿梭于城市天橋與通道間的便民設施,成為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載體。
全周期管理:織密電梯安全防護網
市政工程管理處作為西寧市城鄉建設局一支集市政公共基礎設施管理及搶修的專業性隊伍,管養的過街電梯覆蓋49座天橋、28座地下通道。為守牢安全底線,市政工程管理處不斷完善電梯管理制度,明確具體標準和流程,規范日常管理;建立專屬檔案,記錄每部電梯全生命周期狀態,實現了“一梯一檔”;結合電梯實際,制定個性化維保計劃和方案進行管養,重點圍繞人流密集點位和故障易發電梯穩定運行,每年修訂應急預案,并定期開展救援演練提高應急處置效率和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和減少設施故障造成的停運現象。今年以來,針對室外環境導致的玻璃破損等問題,已完成10處修復。
“現在接到故障報修,維修人員30分鐘內抵達現場。”市政工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規范的管理讓電梯從“被動搶修”轉向“主動防護”。
精細化改造:實現顏值與體驗雙提升
“晴天坐電梯不再悶熱,雨天腳下的地毯還能防滑,這些細節改到了心坎里。”城西區居民蔡先生說。
按照全市環境大整治、設施大擦洗工作安排,全市過街電梯設施開展小廣告清理、電梯井道衛生清理清潔工作,提升電梯“顏值”。在城西區精品城區打造過程中,積極配合城西區市政服務中心在電梯轎廂內鋪設地毯、粘貼隔熱太陽膜,對五四商業橋、勝利橋、景林橋等人流密集處電梯外立面玻璃內懸掛柔性LED網屏幕,美化電梯設施外觀,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感。
“現在過街天橋不僅是通行工具,更是城市文明的展示窗口。”路過的市民紛紛駐足點贊。
暖民心工程:推動改造與文明同行
“我們從安全倡議書中,了解到不能在電梯里打鬧。”景林橋過街直梯口一名學生說。為保證電梯安全運行,市城鄉建設局為部分老舊電梯加裝聲光報警器、鋼帶伸長檢測裝置,并在學校周邊發放倡議書,引導文明乘梯。“這些暖心改造讓電梯成為傳遞城市溫度的紐帶。”一名學生家長說。
從晨光熹微到華燈初上,西寧過街電梯承載著日均數萬市民的出行腳步。“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更精細的標準、更嚴謹的態度,切實提高市政設施附屬電梯精細化規范化管理養護水平。”市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上下之間”的民生工程,正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讓城市的每一次“升降”都充滿溫情與安全感。
。▉碓矗何鲗幫韴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