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從“詩與遠方”到“世界級品牌”的跨越
——青海全力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系列報道之一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倪曉穎
發布時間:2025-05-16 07:07:01
編輯:何繼紅
美麗的青海湖景觀。青海省交控集團供圖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青海的重大任務。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統正確處理好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堅持守正創新,以改革的思路謀劃推動工作、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困難問題,以創建青海湖示范區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破題之舉,在加強頂層設計、豐富產品供給、促進文旅融合、提升旅游品質、激發消費潛力、構建品牌體系、規范市場秩序等方面狠下功夫,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全面提升青海生態旅游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在推進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上取得顯著成績,推動青海文旅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2024年,《青海積極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入選全國文化和旅游領域改革創新優秀案例。群眾樂享“詩與遠方”的同時,高原大地正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首選文化旅游體驗地。今年1月至4月,全省接待游客1350萬人次,同比增長22.7%,旅游總花費114億元,同比增長21%。

  生態優先,筑牢綠色發展根基

  青海被譽為地球第三極,72萬平方公里土地堪稱地質博物館,從昆侖山脈萬年冰川到察爾汗鹽湖的天空之鏡,海拔4500米的垂直落差造就了全球90%的高寒生態系統類型。柴達木盆地俄博梁雅丹群的每道溝壑都鐫刻著1.45億年前白堊紀的湖相沉積;阿尼瑪卿冰川的冰裂隙中,封存著第四紀冰期的氣候密碼;在可可西里鉆取的冰芯,解譯出百萬年大氣成分變化圖譜……這些“大地密碼”正在轉化為青海的生態旅游“密鑰”。

  立足新發展階段,文化和旅游資源都極為豐厚的青海如何提高文旅產業發展質量與效益?外界充滿新期待。而青海也力求文旅產業繼續強勁升級,走向更遠的詩與遠方。

  青海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重點打造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清清黃河等世界級生態旅游資源品牌,創建茶卡鹽湖、湟中卡陽花海等一批A級旅游景區,構建旅游市州、旅游縣區、特色旅游鄉鎮、重點生態旅游鄉村四級生態旅游目的地體系。

  頂層設計發力、行動緊鑼密鼓、前景豁然開朗……緊盯目標,青海邁出文旅高質量發展矯健步伐,同時也取得一定成效。“五一”假期,全省接待游客344.37萬人次,同比增長10.2%,旅游總花費14.6億元,同比增長9%。

  綠水青山是青海的家底,更是青海持之以恒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的底氣所在。青海始終把保護好青海的綠水青山放在首位,全力推進美麗青海建設,不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夯實基礎。

  在全力推動青海湖國家公園和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區創建過程中,優先科學制定保護措施和發展政策,不斷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和特許經營路徑,實現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構建國家公園和示范區相得益彰的生態旅游發展格局,推動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保障協調統一。

  多管齊下,提升核心吸引力

  青海之美,美在生態。這里千山堆繡,百川織錦。

  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青海高質量發展賦予的歷史使命、擘畫的宏偉藍圖。

  青海省政府、文化和旅游部成立部省共建領導小組,聯合印發《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行動方案》。2022年8月,召開部省共建領導小組第一次工作會議,對各項重點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2023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二十一次會議,專題研究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創建中的難點堵點,進一步捋順發展體制機制問題。

  立足省情實際,召開第一屆青海省旅游發展大會,將實施國際化標準景區建設工程作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路徑和抓手,啟動國際化標準景區建設工程課題研究,印發《關于加快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 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發布《生態旅游產品設計與開發指南》《生態旅游解說服務質量規范》兩項地方標準,組建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規劃編制專家委員會,制定《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1+N+X”規劃體系》,啟動《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總體規劃》《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青南試驗區建設規劃》等規劃編制工作。

  持續推進青海湖示范區創建,投入13.13億元,實施景區提檔升級、“一環”沿線建設、生態停車場擴容等項目,停車位達9877個,旅游廁所56座。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安排省級文旅產業專項引導資金9000萬元,實施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VR沉浸式體驗等10個重點項目,建成一體化指揮調度平臺。并對照5A級景區標準,指導完善311項服務規范。

  青海還優化推出多條生態文化旅游帶,實施“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化旅游品牌提升行動,打造高原湖泊、鹽湖風光、草原花海等生態旅游打卡地,開發高原康養、生態研學、自然教育等特色旅游線路和產品,這些高品質生態景區共同構成青海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融合發展,釋放文旅新活力

  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豐富產品供給是關鍵要素之一。青海聚焦“農體文旅商”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青洽會、環湖賽、青超聯賽等聚合效應,實現與農畜產品、生態教育、高原康養等互融共促,制定印發《青海省“農體文旅商”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工作方案》,推動旅游資源向多元化、品質化升級。

  開行百列旅游列車,首發班次包括“大美青海·幸福西藏”旅游專列和“夏都西寧·魅力海西·秘境茫崖”銀發旅游專列,串聯青海湖、祁連山、三江源、茶卡鹽湖等核心景區,通過“一線多游”模式,讓游客沉浸式感受青藏高原的壯美風光與多元文化。

  政企聯動,激發文旅消費新動力。啟動2025年“山宗水源 惠游青海”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活動,發放涵蓋旅游景區、旅游線路、文創非遺等領域文旅消費券545.82萬元,直接拉動消費2000.7萬元,間接帶動消費1.4億元。“五一”假期,茶卡鹽湖景區推出全天候沉浸式演藝和“鹽工技能大比拼”非遺體驗等,吸引游客8.07萬人次。青海湖景區新增沙灘摩托車、駝隊騎行項目,聯動高校打造“青海湖文創IP體驗館”,累計吸引游客7.87萬人次。新華聯童夢樂園吸引游客6.6萬人次,同比增長96.77%,創開園以來新高。

  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行業協同、屬地保障”為原則,引導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豐富夜間文旅產品供給,提升夜間消費場景品質。舉辦夜間光影秀、夜間演藝、夜間美食市集等主題活動,并推出消費滿減、積分兌換、抽獎等優惠措施,增強夜間文旅消費活力。西寧市城北區豹街、特色小鎮亮相5月4日央視《新聞直播間》。“雪豹之都第一街·豹街”更是登上央視《新聞聯播》,讓全國觀眾領略到高原古城的獨特魅力。

  緊盯目標,青海文旅高質量發展邁出了矯健步伐,同時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青海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創建青海湖示范區為切入點,圍繞構建“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游發展新格局,加快推動西寧市國際生態旅游中心城市建設,打造環青海湖生態旅游精品環線,依托全省生態旅游資源,優化推出多條生態文化旅游帶,加速形成“一芯引領、一環示范、多帶串聯”的生態旅游發展格局。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全省領導干部警示教育大會召開 吳曉軍講話
吳曉軍在省委學習教育工作專班調研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全省新聞系列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閱讀優秀項目公示
西寧市聯合開展民營經濟政策宣傳月活動
西寧市發放65萬元“兩癌”救助金
24H熱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從...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十六大主題活動邀您暢游文旅盛宴
羅東川會見北京大學校長龔旗煌和“東方獎學金”研...
全省開門教育和社會監督工作座談會召開 李錦斌到會...
青海省廣電新媒體聯盟正式?成立
2025年青海省林草科技活動周啟動
青甘大環線全域聯動文旅推介會在陜西西安啟幕
以賽為媒 以體促旅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期間將舉行6...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即將啟幕 推出系列文旅惠民舉措
戶外“神器”如何安全選購 西寧市發布卡式爐消費提示
熱點圖片
【鄉村振興在青!烤陫欔qW起鄉村振興致富夢
【鄉村振興在青!...
【中國夢·勞動美——凝心鑄魂跟黨走 團結奮斗新征程】高原煤海礪初心 戈壁深處顯擔當——記義馬煤業集團青海義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大煤溝煤礦班長茹永杰
【中國夢·勞動美——...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鳥導”帶客“追鳥” “生態飯”越吃越香——走進祁連山國家公園①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
青甘兩省三縣區文博推介活動在民和“首秀”
青甘兩省三縣區文博...
【文化中國行】青海省博物館主題流動展走進虎臺小學
【文化中國行】青海...
青海省老干部大學趣味運動會開幕
青海省老干部大學趣...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高冷”青海何以“高光”系列融媒報道之三 青海“雙冷”產業發展熱力十足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
甘德廣場警務站的溫情守望
甘德廣場警務站的溫...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從“詩與遠方”到“世界級品牌”的跨越
——青海全力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系列報道之一

青海日報
2025-05-16 07:0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從“詩與遠方”到“世界級品牌”的跨越
——青海全力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系列報道之一

青海日報
2025-05-16 07:0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從“詩與遠方”到“世界級品牌”的跨越
——青海全力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系列報道之一

  • 2025-05-16 07:07:01
  • 來源:青海日報
美麗的青海湖景觀。青海省交控集團供圖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青海的重大任務。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統正確處理好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堅持守正創新,以改革的思路謀劃推動工作、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困難問題,以創建青海湖示范區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破題之舉,在加強頂層設計、豐富產品供給、促進文旅融合、提升旅游品質、激發消費潛力、構建品牌體系、規范市場秩序等方面狠下功夫,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全面提升青海生態旅游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在推進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上取得顯著成績,推動青海文旅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2024年,《青海積極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入選全國文化和旅游領域改革創新優秀案例。群眾樂享“詩與遠方”的同時,高原大地正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首選文化旅游體驗地。今年1月至4月,全省接待游客1350萬人次,同比增長22.7%,旅游總花費114億元,同比增長21%。

  生態優先,筑牢綠色發展根基

  青海被譽為地球第三極,72萬平方公里土地堪稱地質博物館,從昆侖山脈萬年冰川到察爾汗鹽湖的天空之鏡,海拔4500米的垂直落差造就了全球90%的高寒生態系統類型。柴達木盆地俄博梁雅丹群的每道溝壑都鐫刻著1.45億年前白堊紀的湖相沉積;阿尼瑪卿冰川的冰裂隙中,封存著第四紀冰期的氣候密碼;在可可西里鉆取的冰芯,解譯出百萬年大氣成分變化圖譜……這些“大地密碼”正在轉化為青海的生態旅游“密鑰”。

  立足新發展階段,文化和旅游資源都極為豐厚的青海如何提高文旅產業發展質量與效益?外界充滿新期待。而青海也力求文旅產業繼續強勁升級,走向更遠的詩與遠方。

  青海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重點打造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清清黃河等世界級生態旅游資源品牌,創建茶卡鹽湖、湟中卡陽花海等一批A級旅游景區,構建旅游市州、旅游縣區、特色旅游鄉鎮、重點生態旅游鄉村四級生態旅游目的地體系。

  頂層設計發力、行動緊鑼密鼓、前景豁然開朗……緊盯目標,青海邁出文旅高質量發展矯健步伐,同時也取得一定成效。“五一”假期,全省接待游客344.37萬人次,同比增長10.2%,旅游總花費14.6億元,同比增長9%。

  綠水青山是青海的家底,更是青海持之以恒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的底氣所在。青海始終把保護好青海的綠水青山放在首位,全力推進美麗青海建設,不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夯實基礎。

  在全力推動青海湖國家公園和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區創建過程中,優先科學制定保護措施和發展政策,不斷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和特許經營路徑,實現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構建國家公園和示范區相得益彰的生態旅游發展格局,推動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保障協調統一。

  多管齊下,提升核心吸引力

  青海之美,美在生態。這里千山堆繡,百川織錦。

  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青海高質量發展賦予的歷史使命、擘畫的宏偉藍圖。

  青海省政府、文化和旅游部成立部省共建領導小組,聯合印發《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行動方案》。2022年8月,召開部省共建領導小組第一次工作會議,對各項重點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2023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二十一次會議,專題研究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創建中的難點堵點,進一步捋順發展體制機制問題。

  立足省情實際,召開第一屆青海省旅游發展大會,將實施國際化標準景區建設工程作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路徑和抓手,啟動國際化標準景區建設工程課題研究,印發《關于加快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 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發布《生態旅游產品設計與開發指南》《生態旅游解說服務質量規范》兩項地方標準,組建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規劃編制專家委員會,制定《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1+N+X”規劃體系》,啟動《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總體規劃》《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青南試驗區建設規劃》等規劃編制工作。

  持續推進青海湖示范區創建,投入13.13億元,實施景區提檔升級、“一環”沿線建設、生態停車場擴容等項目,停車位達9877個,旅游廁所56座。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安排省級文旅產業專項引導資金9000萬元,實施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VR沉浸式體驗等10個重點項目,建成一體化指揮調度平臺。并對照5A級景區標準,指導完善311項服務規范。

  青海還優化推出多條生態文化旅游帶,實施“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化旅游品牌提升行動,打造高原湖泊、鹽湖風光、草原花海等生態旅游打卡地,開發高原康養、生態研學、自然教育等特色旅游線路和產品,這些高品質生態景區共同構成青海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融合發展,釋放文旅新活力

  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豐富產品供給是關鍵要素之一。青海聚焦“農體文旅商”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青洽會、環湖賽、青超聯賽等聚合效應,實現與農畜產品、生態教育、高原康養等互融共促,制定印發《青海省“農體文旅商”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工作方案》,推動旅游資源向多元化、品質化升級。

  開行百列旅游列車,首發班次包括“大美青海·幸福西藏”旅游專列和“夏都西寧·魅力海西·秘境茫崖”銀發旅游專列,串聯青海湖、祁連山、三江源、茶卡鹽湖等核心景區,通過“一線多游”模式,讓游客沉浸式感受青藏高原的壯美風光與多元文化。

  政企聯動,激發文旅消費新動力。啟動2025年“山宗水源 惠游青海”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活動,發放涵蓋旅游景區、旅游線路、文創非遺等領域文旅消費券545.82萬元,直接拉動消費2000.7萬元,間接帶動消費1.4億元。“五一”假期,茶卡鹽湖景區推出全天候沉浸式演藝和“鹽工技能大比拼”非遺體驗等,吸引游客8.07萬人次。青海湖景區新增沙灘摩托車、駝隊騎行項目,聯動高校打造“青海湖文創IP體驗館”,累計吸引游客7.87萬人次。新華聯童夢樂園吸引游客6.6萬人次,同比增長96.77%,創開園以來新高。

  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行業協同、屬地保障”為原則,引導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豐富夜間文旅產品供給,提升夜間消費場景品質。舉辦夜間光影秀、夜間演藝、夜間美食市集等主題活動,并推出消費滿減、積分兌換、抽獎等優惠措施,增強夜間文旅消費活力。西寧市城北區豹街、特色小鎮亮相5月4日央視《新聞直播間》。“雪豹之都第一街·豹街”更是登上央視《新聞聯播》,讓全國觀眾領略到高原古城的獨特魅力。

  緊盯目標,青海文旅高質量發展邁出了矯健步伐,同時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青海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創建青海湖示范區為切入點,圍繞構建“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游發展新格局,加快推動西寧市國際生態旅游中心城市建設,打造環青海湖生態旅游精品環線,依托全省生態旅游資源,優化推出多條生態文化旅游帶,加速形成“一芯引領、一環示范、多帶串聯”的生態旅游發展格局。

 。▉碓矗呵嗪H請螅       

作者 倪曉穎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