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青海的重大任務。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統正確處理好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堅持守正創新,以改革的思路謀劃推動工作、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困難問題,以創建青海湖示范區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破題之舉,在加強頂層設計、豐富產品供給、促進文旅融合、提升旅游品質、激發消費潛力、構建品牌體系、規范市場秩序等方面狠下功夫,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全面提升青海生態旅游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在推進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上取得顯著成績,推動青海文旅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2024年,《青海積極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入選全國文化和旅游領域改革創新優秀案例。群眾樂享“詩與遠方”的同時,高原大地正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首選文化旅游體驗地。今年1月至4月,全省接待游客1350萬人次,同比增長22.7%,旅游總花費114億元,同比增長21%。
生態優先,筑牢綠色發展根基
青海被譽為地球第三極,72萬平方公里土地堪稱地質博物館,從昆侖山脈萬年冰川到察爾汗鹽湖的天空之鏡,海拔4500米的垂直落差造就了全球90%的高寒生態系統類型。柴達木盆地俄博梁雅丹群的每道溝壑都鐫刻著1.45億年前白堊紀的湖相沉積;阿尼瑪卿冰川的冰裂隙中,封存著第四紀冰期的氣候密碼;在可可西里鉆取的冰芯,解譯出百萬年大氣成分變化圖譜……這些“大地密碼”正在轉化為青海的生態旅游“密鑰”。
立足新發展階段,文化和旅游資源都極為豐厚的青海如何提高文旅產業發展質量與效益?外界充滿新期待。而青海也力求文旅產業繼續強勁升級,走向更遠的詩與遠方。
青海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重點打造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清清黃河等世界級生態旅游資源品牌,創建茶卡鹽湖、湟中卡陽花海等一批A級旅游景區,構建旅游市州、旅游縣區、特色旅游鄉鎮、重點生態旅游鄉村四級生態旅游目的地體系。
頂層設計發力、行動緊鑼密鼓、前景豁然開朗……緊盯目標,青海邁出文旅高質量發展矯健步伐,同時也取得一定成效。“五一”假期,全省接待游客344.37萬人次,同比增長10.2%,旅游總花費14.6億元,同比增長9%。
綠水青山是青海的家底,更是青海持之以恒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的底氣所在。青海始終把保護好青海的綠水青山放在首位,全力推進美麗青海建設,不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夯實基礎。
在全力推動青海湖國家公園和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區創建過程中,優先科學制定保護措施和發展政策,不斷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和特許經營路徑,實現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構建國家公園和示范區相得益彰的生態旅游發展格局,推動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保障協調統一。
多管齊下,提升核心吸引力
青海之美,美在生態。這里千山堆繡,百川織錦。
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青海高質量發展賦予的歷史使命、擘畫的宏偉藍圖。
青海省政府、文化和旅游部成立部省共建領導小組,聯合印發《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行動方案》。2022年8月,召開部省共建領導小組第一次工作會議,對各項重點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2023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二十一次會議,專題研究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創建中的難點堵點,進一步捋順發展體制機制問題。
立足省情實際,召開第一屆青海省旅游發展大會,將實施國際化標準景區建設工程作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路徑和抓手,啟動國際化標準景區建設工程課題研究,印發《關于加快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 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發布《生態旅游產品設計與開發指南》《生態旅游解說服務質量規范》兩項地方標準,組建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規劃編制專家委員會,制定《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1+N+X”規劃體系》,啟動《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總體規劃》《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青南試驗區建設規劃》等規劃編制工作。
持續推進青海湖示范區創建,投入13.13億元,實施景區提檔升級、“一環”沿線建設、生態停車場擴容等項目,停車位達9877個,旅游廁所56座。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安排省級文旅產業專項引導資金9000萬元,實施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VR沉浸式體驗等10個重點項目,建成一體化指揮調度平臺。并對照5A級景區標準,指導完善311項服務規范。
青海還優化推出多條生態文化旅游帶,實施“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化旅游品牌提升行動,打造高原湖泊、鹽湖風光、草原花海等生態旅游打卡地,開發高原康養、生態研學、自然教育等特色旅游線路和產品,這些高品質生態景區共同構成青海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融合發展,釋放文旅新活力
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豐富產品供給是關鍵要素之一。青海聚焦“農體文旅商”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青洽會、環湖賽、青超聯賽等聚合效應,實現與農畜產品、生態教育、高原康養等互融共促,制定印發《青海省“農體文旅商”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工作方案》,推動旅游資源向多元化、品質化升級。
開行百列旅游列車,首發班次包括“大美青海·幸福西藏”旅游專列和“夏都西寧·魅力海西·秘境茫崖”銀發旅游專列,串聯青海湖、祁連山、三江源、茶卡鹽湖等核心景區,通過“一線多游”模式,讓游客沉浸式感受青藏高原的壯美風光與多元文化。
政企聯動,激發文旅消費新動力。啟動2025年“山宗水源 惠游青海”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活動,發放涵蓋旅游景區、旅游線路、文創非遺等領域文旅消費券545.82萬元,直接拉動消費2000.7萬元,間接帶動消費1.4億元。“五一”假期,茶卡鹽湖景區推出全天候沉浸式演藝和“鹽工技能大比拼”非遺體驗等,吸引游客8.07萬人次。青海湖景區新增沙灘摩托車、駝隊騎行項目,聯動高校打造“青海湖文創IP體驗館”,累計吸引游客7.87萬人次。新華聯童夢樂園吸引游客6.6萬人次,同比增長96.77%,創開園以來新高。
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行業協同、屬地保障”為原則,引導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豐富夜間文旅產品供給,提升夜間消費場景品質。舉辦夜間光影秀、夜間演藝、夜間美食市集等主題活動,并推出消費滿減、積分兌換、抽獎等優惠措施,增強夜間文旅消費活力。西寧市城北區豹街、特色小鎮亮相5月4日央視《新聞直播間》。“雪豹之都第一街·豹街”更是登上央視《新聞聯播》,讓全國觀眾領略到高原古城的獨特魅力。
緊盯目標,青海文旅高質量發展邁出了矯健步伐,同時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青海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創建青海湖示范區為切入點,圍繞構建“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游發展新格局,加快推動西寧市國際生態旅游中心城市建設,打造環青海湖生態旅游精品環線,依托全省生態旅游資源,優化推出多條生態文化旅游帶,加速形成“一芯引領、一環示范、多帶串聯”的生態旅游發展格局。
。▉碓矗呵嗪H請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