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 / 今日要聞

央視22天記錄青海湖大生態——專訪《湟魚洄游季 探秘青海湖》報道組總導演王衛國

來源: 西海都市報    作者: 魏金玉    發布時間: 2015-05-27 08:01    編輯: 葉楓

  青海新聞網訊 央視新聞報道團隊首次海陸空全方位拍攝青海湖,將《湟魚洄游季探秘青海湖》這一精彩的節目呈現給全國觀眾,不僅讓全國的觀眾了解青海湖,更將神秘的青海湖底景象呈現給了觀眾。央視的報道團隊為何而來,在拍攝青海湖時又遇到了哪些困難?都市報記者專訪央視新聞中心《湟魚洄游季探秘青海湖》報道組總導演王衛國,為您講述新聞背后的故事。

  通過湟魚來關注青海湖整體大生態

  記者:導演你好,是什么原因吸引你們來青海拍攝青海湖和青海湖湟魚洄游的?

  王衛國:去年6月,我們對青海湖的湟魚作過一次洄游的報道,當時只是作為一種自然現象簡單報道。這次和青海電視臺合作,選擇“湟魚洄游季,探秘青海湖”的選題,是結合中央生態文明建設這個主題,以及青海生態保護優先這樣的理念而確定的。這次拍攝湟魚不是單純為了湟魚而來,而是希望通過湟魚來關注青海湖整體的大生態,以及青海省在生態環保方面取得的成效,是對青海湖地區或者說整個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的關注。

  記者:《湟魚洄游季探秘青海湖》的節目讓很多觀眾意猶未盡,央視在今后還有沒有這方面的關注?

  王衛國:我們對青海湖的報道分兩個階段,這次是第一階段,真正的報道重點將在6月底。我們4月1日就來青海踩點了,并和青海的林業、水利、農牧等相關部門交流溝通,當時形成了初步的報道方案。原計劃第一階段是兩天的報道量,但實際采訪拍攝下來,用了3天的時間報道,每天首播1小時。當然,今年有特殊的情況,就是湟魚洄游提前了,比去年大概提前了10天。原來這個季節湟魚才要開始洄游,本來打算做一些動態性的報道,結果發現這兩天洄游的湟魚較多,因此改為深度報道,延長了報道時間。

  5月底青海湖才剛剛有一點綠意,還不是青海湖最美的時候,到6月下旬應該是湟魚洄游的高峰期,屆時將有更多的素材可以報道,真正的報道重點也將在6月底。屆時無論是畫面、還是景色都會好看很多。

  水下畫面和航拍畫面是怎么完成的

  記者:新聞節目中,有大量的水下畫面和航拍畫面,這些海陸空的設備由誰操作,組織起來難度大嗎?

  王衛國:我們使用的特種設備都是租用的,包括水下機器人、無人機等,都需要專業人員操作和維護,因為在高原拍攝,要考慮到很多問題。尋找、組織這些特種設備難度不是很大,因為很多單位和央視都有合作,也促成了這次很多新技術的首次使用,包括水下機器人,水下拍攝湟魚的設備等,這次做了初步嘗試,效果很好,6月份將會使用得更多。

  記者:青海湖湖底的畫面是首次與世人見面,當時你們拍攝時的情況如何?

  王衛國:這是首次拍攝青海湖的水下世界,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而且5月份也不是水下拍攝最好的季節,對我們來說難度大一些,但我們盡量會將觀眾喜歡看的東西呈現出來。

  青海湖水底什么樣,我們當時也很期待,但具體拍攝出來的效果如何我們都無法預料,好在這次有新的東西呈現給觀眾。大家對青海湖的印象都很美,但每個人心中的青海湖都是不同的。我們希望呈現的青海湖是多樣的,包括湖底有什么東西,湟魚在水下的家園是什么樣的……大家對此都很好奇。但我們希望,這個片子不僅能滿足觀眾的好奇心,更要讓大家知道湟魚需要保護。我們要把真實、全面的青海湖生態展現給大家。

  懂青海湖才能拍好青海湖

  記者:在拍攝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王衛國:報道難度較高,分幾個層次,當然最小的難度是高原反應,不光是人有高原反應,連設備也會出現高原反應。其次是,題材的難度,我們關注的是生態,而我們真正拍攝的主角是生物,拍攝魚、拍攝鳥或野生動物,這對于電視的表現方式來說難度很高。5月不是湟魚洄游的高峰期,我們為了拍到水下游的魚,會去想很多辦法,在不干擾魚的情況下拍攝到它,難度就很高。我們需要調特種設備,或是把鏡頭提前放置在水里,等著魚經過,有可能等一天魚也沒有來。拍攝鳥時,早上天不亮攝像就要提前去扎好掩體,搭好偽裝網,人天不亮就要鉆進去,一直待到上午11點之后再出來。野生動物的這些鏡頭很不好拍,不可能接近它們,距離好遠它們都會飛走或跑開,所以從拍攝上和技術層面上是有難度的。

  最難的是自己首先要讀懂這個題材,就是說得懂青海湖。我作為一名記者也好,作為一名導演也好,我要把所要表達的意圖和想法告訴觀眾,我就得先懂青海湖,因此我們也是狠下了一番功夫。早在3月份我接到任務后,就來青海和很多部門的專家見面交流,包括原來青海湖漁場的老船長也找來了,每個人對青海湖、對湟魚都有自己的理解角度,我們需要了解綜合性的東西,將多樣性的青海湖呈現給觀眾。

  記者:我們知道報道組拍攝了很多青海湖的資料畫面,這些影像資料今后會有什么用途?

  王衛國:的確,我們拍攝的片比非常大,拍攝下來的鏡頭也都很珍貴,以后可能用于深度報道等。也可能會制作成紀錄片。我們在青海湖畔待了22天,拍攝了大量的畫面,應該會很好地利用起來,包括給科研單位、支持單位制作成資料。

  ★★相關新聞★★

  央視報道提升青海湖保護關注度

  央視新聞頻道從5月23日起,在《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新聞聯播》和《東方時空》等多個欄目播報《湟魚洄游季探秘青海湖》新聞節目,廣受全國觀眾的關注。對此,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李福源表示,這將有利于我省青海湖的保護。

  李福源說,這次央視多時段、密集地對青海湖作報道,不僅向世人展示了青海湖的美麗與神秘,更展示了我省多年來對青海湖保護的成果,包括封湖育魚、環境衛生整治、旅游市場整治等工作的肯定。我們可以從央視畫面上看到青海湖清澈的湖水、魚鳥共生的和諧畫面,良好的環湖野生動植物生態環境,讓觀眾了解到,青海湖的保護是水、魚、鳥、野生動植物、濕地等大環境系統的工作,這對今后的生態保護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積極提供有較高參考價值的文字、圖片及視頻資料,配合多路記者共同開展拍攝工作,并就餐飲、住宿等相關工作積極銜接和幫助。對于央視報道組的拍攝,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給予了最大支持。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