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看青海如何“破題”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鄭思哲
發布時間:2024-01-25 07:56:41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在促進產業發展、拉動經濟增長和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堅持以產業“四地”為牽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強筋壯骨、支柱產業聚鏈成群,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為青海擘畫了產業“四地”的宏偉藍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科技創新為引擎

  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產業發展的生命線。

  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24年經濟工作,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列為九項重點任務之首,可見科技創新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更大力度推動創新強鏈”,也正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布局里的首要內容。

  省人大代表,西寧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馮振滿認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更大力度推動創新強鏈,實施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更高水平強化數字賦能,依靠創新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從而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作為省會城市,西寧已經在產業創新方面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馮振滿表示,西寧堅決落實“走在前、作表率”工作要求,扛牢中心城市首位責任,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焦產業“四地”建設,研究提出并全面推進“一個創新基地、三個中心城市”建設,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青海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成立了數字經濟協調推進領導小組,研究出臺了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意見、規劃和三年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數字經濟發展成效顯著。

  如何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省政協委員、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陳瓊建議,要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依托能源優勢,加快綠色數據中心和大數據產業園建設,積極爭取納入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并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綠色集約的全國算力體系重要節點。進一步深化數字賦能,積極推進工、農領域大數據項目與一、二產業的深度融合,培育發展一批典型應用場景、創新業態。搶抓國家實施“雙碳”目標、“東數西算”工程等重大機遇,建強大數據行業生態鏈,培育壯大“綠色算力”產業。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營造數字經濟發展和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

  以綠色發展為基底

  青海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這造就了青海獨有的生態地位,也鋪就了青海產業發展的綠色基底。

  綠色是青海發展的基石,更是青海發展的優勢。

  “興海始終堅持‘生態、綠色、有機’發展方向,持續發揮在生態農牧業、清潔能源產業及文化旅游產業的集中優勢,著力構建興海現代化產業體系,走出了一條具有區位特征、高原特色、興海特點的生態友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省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興?h委副書記、縣長周本加對于綠色發展的重要性深有體會。他說,2023年,興?h累計認證全域有機草場約54.4萬公頃、綠色有機農畜產品167個,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成效顯著。同時,累計完成羊曲水電站投資130.03億元,泄水、引水及發電系統等工程建設穩步推進,高質量完成投資27.43億元的50萬千瓦光伏建設項目,穩步推進實施投資2.03億元的縣城及各鄉鎮清潔供暖改造項目、投資410.8萬元實施光伏生態牧場建設,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發展優勢愈發顯現。

  筑牢綠色發展基底,馮振滿認為必須要堅決扛牢綠色關鍵底板和重要窗口的首位責任,牢固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圍繞產業“四地”建設,搶抓綠色產業發展的新機遇,不斷提升綠色產業體系對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牽引作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如今,“綠電”已成為青海最具代表性的綠色產業品牌。如何進一步釋放這份產業“紅利”?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青海省委秘書長兼參政議政部部長楊占武認為,應加強與國家相關部委的溝通對接,在開展工業產品碳足跡認證和綠電價值認證試點工作,在我省工業產品中全面開展碳足跡認證,在發電企業中全面開展綠電認證和追蹤溯源工作,同時加快我國碳足跡認證和綠電認證與國際權威認證體系對標接軌,將青海綠電和低碳工業產品價值真正凸顯出來,為高質量發展開辟新賽道。

  以轉型提質為抓手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在于產業要符合發展需要,根本在于要擁有符合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產業集群。

  如何實現?加快對已有產業的轉型提質,無疑是一條有效途徑。

  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明確提出以“更實舉措加快轉型提質”的工作要求,從編制實施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規劃,清潔能源新增裝機突破1500萬千瓦,光伏制造業產值力爭突破千億元,全面打造“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游發展格局,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綠色有機原料生產基地、高原冷涼蔬菜基地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安排部署。

  “路線圖清晰,任務表明晰,為我省產業發展更快轉型提質厘清了干的思路、明確了干的路徑、激發了干的動力。”馮振滿表示,目標令人振奮,關鍵在于扛牢責任抓落實,緊緊圍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堅持清單化、責任化、具體化,找準工作切入點、著力點,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善作善為抓落實,從碳達峰碳中和、能源綠色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加力加壓,不斷推進產業“四地”建設釋放新動能。

  產業“四地”是青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

  周本加表示,2024年,將繼續錨定產業“四地”建設,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深度挖掘優勢特色,努力在優化存量、擴大增量、培育新量上下功夫,探索結構更優、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的發展路徑,力促興海特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新突破。

  怎樣實現新突破?從哪里著手?周本加的心里已經勾勒出了發展藍圖:努力在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上取得新突破。積極培育3個千頭牦牛標準化養殖基地、7個千只藏羊標準化養殖基地、2個生態牧場;推動全縣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2%以上;培育壯大特色奶產業,加大特色牦牛奶產品研發力度,推動牦牛奶系列產品上市銷售。努力在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上取得新突破。積極構建水、光、風等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發展格局,推進光伏牧場基礎建設,打造“源網荷儲”一體化清潔供暖示范縣。

  青海必將以建設產業“四地”為主攻方向和行動路徑,建設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道路,夯實現代化新青海的根基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海新實踐。

推薦閱讀
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隆重開幕
省領導看望出席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的代表
青海:2023年全省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6.6%
青海:2024年實施一系列舉措穩崗就業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信息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十三號)
西寧50余種名優產品亮相北京
大通:聚焦民生 “靶向”用力
24H熱點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看青海如何“破題”
【兩會新觀察】錨定高質量“航標” 共繪發展新圖景
【新春走基層】“煙火”暖人心 新春年味濃——來自...
實干筑就新青海 擔當作為譜新篇——省十四屆人大二...
我從基層來·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
青!皶癯觥备哔|量發展成績單——省十四屆人大二...
履職為民交出生動答卷 奮斗實干開創美好未來——省...
凝心鑄魂促實干 砥礪奮進新征程 省十四屆人大二次...
【代表委員建言獻策】聚力建設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
多建智言多獻實策 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省政協委員分...
熱點圖片
生態高地展作為 萬物并秀共和諧
生態高地展作為 萬物...
建言資政謀發展 凝聚共識譜新篇——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側記
建言資政謀發展 凝聚...
在“兩山”轉化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兩山”轉化中實...
白瑪謝拉的小幸福
白瑪謝拉的小幸福
用生態厚度托起高質量發展高度
用生態厚度托起高質...
青海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
青海湖,人與自然和...
握穩閘把,為夢想風雨兼程——記2023年“最美鐵路人”斯朗旺扎
握穩閘把,為夢想風...
青海:冬春季旅游熱力十足
青海:冬春季旅游熱...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看青海如何“破題”

青海日報
2024-01-25 07:5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看青海如何“破題”

青海日報
2024-01-25 07:5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看青海如何“破題”

  • 2024-01-25 07:56:41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在促進產業發展、拉動經濟增長和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堅持以產業“四地”為牽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強筋壯骨、支柱產業聚鏈成群,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為青海擘畫了產業“四地”的宏偉藍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科技創新為引擎

  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產業發展的生命線。

  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24年經濟工作,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列為九項重點任務之首,可見科技創新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更大力度推動創新強鏈”,也正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布局里的首要內容。

  省人大代表,西寧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馮振滿認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更大力度推動創新強鏈,實施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更高水平強化數字賦能,依靠創新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從而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作為省會城市,西寧已經在產業創新方面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馮振滿表示,西寧堅決落實“走在前、作表率”工作要求,扛牢中心城市首位責任,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焦產業“四地”建設,研究提出并全面推進“一個創新基地、三個中心城市”建設,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青海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成立了數字經濟協調推進領導小組,研究出臺了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意見、規劃和三年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數字經濟發展成效顯著。

  如何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省政協委員、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陳瓊建議,要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依托能源優勢,加快綠色數據中心和大數據產業園建設,積極爭取納入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并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綠色集約的全國算力體系重要節點。進一步深化數字賦能,積極推進工、農領域大數據項目與一、二產業的深度融合,培育發展一批典型應用場景、創新業態。搶抓國家實施“雙碳”目標、“東數西算”工程等重大機遇,建強大數據行業生態鏈,培育壯大“綠色算力”產業。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營造數字經濟發展和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

  以綠色發展為基底

  青海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這造就了青海獨有的生態地位,也鋪就了青海產業發展的綠色基底。

  綠色是青海發展的基石,更是青海發展的優勢。

  “興海始終堅持‘生態、綠色、有機’發展方向,持續發揮在生態農牧業、清潔能源產業及文化旅游產業的集中優勢,著力構建興海現代化產業體系,走出了一條具有區位特征、高原特色、興海特點的生態友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省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興?h委副書記、縣長周本加對于綠色發展的重要性深有體會。他說,2023年,興?h累計認證全域有機草場約54.4萬公頃、綠色有機農畜產品167個,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成效顯著。同時,累計完成羊曲水電站投資130.03億元,泄水、引水及發電系統等工程建設穩步推進,高質量完成投資27.43億元的50萬千瓦光伏建設項目,穩步推進實施投資2.03億元的縣城及各鄉鎮清潔供暖改造項目、投資410.8萬元實施光伏生態牧場建設,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發展優勢愈發顯現。

  筑牢綠色發展基底,馮振滿認為必須要堅決扛牢綠色關鍵底板和重要窗口的首位責任,牢固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圍繞產業“四地”建設,搶抓綠色產業發展的新機遇,不斷提升綠色產業體系對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牽引作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如今,“綠電”已成為青海最具代表性的綠色產業品牌。如何進一步釋放這份產業“紅利”?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青海省委秘書長兼參政議政部部長楊占武認為,應加強與國家相關部委的溝通對接,在開展工業產品碳足跡認證和綠電價值認證試點工作,在我省工業產品中全面開展碳足跡認證,在發電企業中全面開展綠電認證和追蹤溯源工作,同時加快我國碳足跡認證和綠電認證與國際權威認證體系對標接軌,將青海綠電和低碳工業產品價值真正凸顯出來,為高質量發展開辟新賽道。

  以轉型提質為抓手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在于產業要符合發展需要,根本在于要擁有符合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產業集群。

  如何實現?加快對已有產業的轉型提質,無疑是一條有效途徑。

  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明確提出以“更實舉措加快轉型提質”的工作要求,從編制實施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規劃,清潔能源新增裝機突破1500萬千瓦,光伏制造業產值力爭突破千億元,全面打造“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游發展格局,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綠色有機原料生產基地、高原冷涼蔬菜基地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安排部署。

  “路線圖清晰,任務表明晰,為我省產業發展更快轉型提質厘清了干的思路、明確了干的路徑、激發了干的動力。”馮振滿表示,目標令人振奮,關鍵在于扛牢責任抓落實,緊緊圍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堅持清單化、責任化、具體化,找準工作切入點、著力點,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善作善為抓落實,從碳達峰碳中和、能源綠色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加力加壓,不斷推進產業“四地”建設釋放新動能。

  產業“四地”是青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

  周本加表示,2024年,將繼續錨定產業“四地”建設,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深度挖掘優勢特色,努力在優化存量、擴大增量、培育新量上下功夫,探索結構更優、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的發展路徑,力促興海特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新突破。

  怎樣實現新突破?從哪里著手?周本加的心里已經勾勒出了發展藍圖:努力在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上取得新突破。積極培育3個千頭牦牛標準化養殖基地、7個千只藏羊標準化養殖基地、2個生態牧場;推動全縣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2%以上;培育壯大特色奶產業,加大特色牦牛奶產品研發力度,推動牦牛奶系列產品上市銷售。努力在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上取得新突破。積極構建水、光、風等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發展格局,推進光伏牧場基礎建設,打造“源網荷儲”一體化清潔供暖示范縣。

  青海必將以建設產業“四地”為主攻方向和行動路徑,建設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道路,夯實現代化新青海的根基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海新實踐。

作者 鄭思哲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