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2024青洽會特刊·青報觀察】
拓展新空間 共創新未來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賈泓
發布時間:2024-07-15 07:24:40
編輯:包拓業

西寧-青島-東南亞“西寧號”鐵海聯運班列首發。西寧海關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客運航線“腹艙帶貨”一體化出口業務成功開通,有效解決了以往青海貨物運輸時間慢、時效性差、效率低等問題;首次實現海運集裝箱“重進空返”物流模式,解決了青海省企業進口貨物港口倒箱的難點痛點問題……奮進新時代、展現新作為,青海不斷開辟新路徑、新通道,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為外貿發展打通“經絡”,服務和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首次實現冰鮮虹鱒魚出口,青稞深加工產品首次出口香港;今年1月至5月,青海省出口冷凍虹鱒魚5755萬元,占中國虹鱒魚出口總額的96%,我省鋰離子蓄電池出口3335.7萬元,同比增長60.1倍……把握新機遇、面臨新挑戰,青海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產業鏈加快完善,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書寫了開放發展新篇章。

  敞開胸襟,擁抱世界。青海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擴大有效投資,推動開放合作、加強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持續走好綠色發展之路,開創共建共享、合作共贏新局面。

  拓展投資“新空間” 激活發展新動能

  3月29日,以“保護高原生態、發展綠色未來”為主題的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在北京舉行,系統介紹青海深度融入和服務“東數西算”“東數西儲”“東數西訓”國家布局,加速推動高原能源資源優勢向綠色算力轉化的發展思路及愿景,邀請業內人士、權威專家、數界精英共話發展,共享機遇。會上舉行了綠色算力領域合作項目集中簽約儀式,8個項目簽約總投資123億元。

  立足自身資源稟賦,青海堅持以產業“四地”為牽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強筋壯骨、支柱產業聚鏈成群,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依托氣候優勢、能源優勢、區位優勢等,青海創新性提出發展以清潔能源為支撐的綠色算力產業,讓青海成為大數據產業綠色發展的天然寶地、引領高地、投資福地。

  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參會后說:“青海提出用綠色能源將算力變成綠色算力,是具有中國特色且極具創造力的。因為誰解決了廉價的電力誰就降低了計算中心的計算成本和運營成本。青海提出的綠色算力在我看來可以說是‘東數西算’的2.0版本。”

  擴大有效投資,青海省圍繞國家重點投向,實施重大項目攻堅行動,做好國家新增1萬億國債項目資金銜接落實,謀劃儲備生成一批優質投資項目,深挖清潔能源、數字經濟、新型工業化等領域投資潛力。開展民間投資提升促進行動和“招商引資攻堅年”活動,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建立重點產業常態化項目推送機制,引導民間投資由“活”而強、向“新”而行。一季度,青海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3%,一般性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2.2%,其中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5.2%,晶科能源20GW直拉單晶、紅獅半導體硅基新材料、萊德寶20GW單晶拉棒等項目開復工建設。

  更加創新的發展思路,更加廣闊的投資空間,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青海的有效投資持續擴大,不斷激發出經濟發展新動能。今日之青海,是投資熱土的青海。

黑青稞餅干出口香港。澤庫縣委宣傳部供圖

西寧海關所屬西海海關關員對丹麥進口虹鱒魚受精卵開展現場檢驗檢疫抽采樣工作。西寧海關供圖

  拓展開放“新格局” 擴大經貿“朋友圈”

  6月30日,西寧綜合保稅區在西寧海關、青海省商務廳、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等部門的支持下,首趟西寧—阿拉木圖中亞班列順利開行,實現物流通道暢通、綜保區功能發揮疊加效應。

  班列從西寧雙寨鐵路貨站發出,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境,運送至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標志著西寧綜合保稅區在持續拓展國際物流體系、打通物流通道上邁出的又一嶄新步伐,將有利于“青字號”產品迅速高效進入中亞市場,為青海提供新的經濟增量。

  西海海關副關長趙起峰介紹,為保障此次班列順利開行,西海海關為企業量身定制班列監管方案,設立中亞班列“綠色通道”及專用窗口,實施“預約通關”、先期審核轉關數據等便利措施,確保班列高效、快速通關。同時,加強與綜保區、鐵路、商務等部門的協作配合,推動作業信息共享,及時解決企業在班列通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確保各環節銜接順暢、班列高效運行。

  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青海加快通道建設,做強開放平臺。落實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加快構建“南下、西出”開放大通道,鞏固中尼貿易陸路通道合作,提升綜合保稅區和跨境電商綜試區功能,加快推進格爾木國際陸港樞紐工程,推動國際貨運班列和鐵海聯運專列提質擴容。突出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開展“投資中國”青海行動和“青字號”產品走出去行動,積極發展中間品貿易、綠色貿易,新培育20家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

  2023年,青海開行國際貨運班列154列,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20.3%……青海對外交流合作成效更加顯著,開放帶動能力不斷增強,發展動力活力持續迸發。今日之青海,是“朋友圈”不斷擴大的青海。

青海省出口冷凍虹鱒魚占中國虹鱒魚出口總額的96%。本報記者 洪玉杰 攝

西寧海關所屬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海關關員保障危重病人急救包機高效通關。西寧海關供圖

  拓展合作“新領域” “青貨出青”更出彩

  2023年12月25日,青海麗豪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首批N型硅料出口海外,這標志著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硅料產品正式走向國際市場,“青字號”國際品牌再添新成員,為青海省電子級高純晶硅“中國智造”再添新力量。

  今年3月,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西拉黑青稞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黑青稞餅干,在西寧海關所屬西海海關監管下順利出口香港,這是我省青稞深加工產品首次出口香港。

  同樣在3月,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食品有限公司通過蒙古國的官方檢查,正式獲準對蒙古國大批量出口水產品,標志著青海高原冷水魚順利“游”進蒙古國。

  隨著產業“四地”不斷釋放新動能,一大批青海產、青海造的特色產品走向市場。在推進高質量對外開放的進程中,青海更是圍繞“四地”建設,將特色產業、優勢行業作為發力點,推動優勢產業外貿上臺階。

  為提高青海高原特色農畜產品的出口競爭力,西寧海關更是設立了鮮活農產品屬地查驗“綠色通道”,實行“7×24小時”預約通關,疊加便利化措施,實現出口申報前監管“零等待”、證書“云簽發”“零延時”,壓縮查驗檢測環節3個工作日,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至0.81小時。通過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區域海關一體協同機制等方式,青海出口農食產品每噸節約物流成本30元,運輸效率提升15%。

  今年1月至5月,青海省高原特色農畜產品出口1.8億元,同比增長1.9倍,其中,冷涼蔬菜出口品種由最初的13種增至18種,黑青稞餅干、沙棘汁等10種深加工產品出口至12個國家(地區),虹鱒魚深加工產品、干羊肚菌、干人參、田七、蜂王漿提取液等7種產品實現首次出口。關區“新三樣”、多晶硅等新能源產品出口4億元,其中,鋰離子蓄電池、多晶硅為主的清潔能源產品分別出口3335.7萬元、1.6億元,同比增長60.1倍、去年同期無出口。

  “青貨”正乘著開放的春風,越走越遠;而高水平的開放,也讓“青貨”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今日之青海,是“青貨”更加出彩的青海。

    【記者感言】讓優勢產業走向遠方

  2023年,青海省以太陽能電池、鋰離子蓄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為主的“新三樣”產品出口2.4億元,同比增長2倍,貿易伙伴從單一歐盟國家拓展到中東、中亞、南亞國家。今年1-5月,關區“新三樣”、多晶硅等新能源產品出口額更是達到4億元。具有創新、低碳、綠色基因的高科技產品,正在成為我省出口新的增長點。

  另外還有一組數據,今年1月至5月,青海省出口冷凍虹鱒魚988噸、5755萬元,分別同比增長631.9%、422.7%,占中國出口總額的96%。

  這些“熱銷”的出口產品,無不是青海的優勢產業和優勢產品,它們走向國際市場,也反映出青海產業“四地”建設的顯著成效,折射出青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色和動能越來越足。尤其是關區“新三樣”和新能源產品的異軍突起,是青海持續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結果。

  “青貨出青”,要打好“綠色牌”。幾乎所有的光伏制造企業在提到為什么選擇青海時,都會提到一個詞:綠電。青海近年來大力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打造青海海西、海南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目前已經建成中國清潔能源、新能源裝機占比最高的省域電網。采用“綠色電力”,制造“綠色產品”,這就是青海新能源企業搶灘海外市場的“底氣”所在。產業“四地”建設,為青海走向世界提供了極具競爭力的“產品”,打好“綠色牌”,青海定能在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

  “青貨出青”,要講好“青海故事”。我們要用產品講好青海高質量發展的“青海故事”。我們用出口的冰鮮虹鱒魚,講出青海“數字漁業”的“青海故事”;用出口海外的光伏制造,講述青海清潔能源建設中的“青海故事”。我們還要講好服務企業的“青海故事”,講青海各地各部門推動外貿進出口優結構、擴規模、提質效的“青海故事”;講西寧海關引導農企通過跨境電商、青海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出口貿易平臺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場的“青海故事”……我們要在對外交流中,把青海的聲音傳得更遠,讓青海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推薦閱讀
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屆六次全體會議召開
第25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幕
【聚焦青洽會】四川借力青洽會尋找全球合作機會
青洽會商品貿易展延期至16日 市民可前去觀展
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揭榜掛帥"項目招標公告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擬推薦人選公示
大通縣在青洽會簽約引資25億元
青海海東:青洽會上簽約資金達277.1億元
24H熱點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2024青洽會特刊·青報觀察...
高揚改革風帆 書寫時代答卷
【新時代 新征程 新作為·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時】強組...
陳剛吳曉軍與國家電投集團董事長劉明勝一行座談
精彩不斷!88場三人籃球賽震撼登場
省教育廳發布暑期校外培訓相關提醒
【大美青海 高原足球】西寧夏都隊逆襲升至積分榜第二
西寧正式開啟營商環境4.0時代
我省大力實施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
我省7億元支持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
熱點圖片
【聚焦第25屆青洽會】青洽會為各地客商提供大量商機
【聚焦第25屆青洽會...
大清項目余家隧道右線順利貫通
大清項目余家隧道右...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今日視點】讓高質量發展更有特色更有成色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
【大美青!じ咴闱颉壳喑撡愇鲗庂悈^大通主場日活動 場內嗨嗨嗨 場外買買買
【大美青!じ咴闱...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東錫”協作,書寫共同富裕時代答卷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新疆舉行 青海代表團獲跑馬射箭團體三等獎
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2024青洽會特刊·展會聚焦】聚力“四地”建設 書寫“綠色答卷”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2024青洽會特刊·展會聚焦】熱銷 高原臻品期待值拉滿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2024青洽會特刊·青報觀察】
拓展新空間 共創新未來

青海日報
2024-07-15 07:2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2024青洽會特刊·青報觀察】
拓展新空間 共創新未來

青海日報
2024-07-15 07:2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開放合作 綠色發展——2024青洽會特刊·青報觀察】
拓展新空間 共創新未來

  • 2024-07-15 07:24:40
  • 來源:青海日報

西寧-青島-東南亞“西寧號”鐵海聯運班列首發。西寧海關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客運航線“腹艙帶貨”一體化出口業務成功開通,有效解決了以往青海貨物運輸時間慢、時效性差、效率低等問題;首次實現海運集裝箱“重進空返”物流模式,解決了青海省企業進口貨物港口倒箱的難點痛點問題……奮進新時代、展現新作為,青海不斷開辟新路徑、新通道,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為外貿發展打通“經絡”,服務和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首次實現冰鮮虹鱒魚出口,青稞深加工產品首次出口香港;今年1月至5月,青海省出口冷凍虹鱒魚5755萬元,占中國虹鱒魚出口總額的96%,我省鋰離子蓄電池出口3335.7萬元,同比增長60.1倍……把握新機遇、面臨新挑戰,青海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產業鏈加快完善,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書寫了開放發展新篇章。

  敞開胸襟,擁抱世界。青海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擴大有效投資,推動開放合作、加強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持續走好綠色發展之路,開創共建共享、合作共贏新局面。

  拓展投資“新空間” 激活發展新動能

  3月29日,以“保護高原生態、發展綠色未來”為主題的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在北京舉行,系統介紹青海深度融入和服務“東數西算”“東數西儲”“東數西訓”國家布局,加速推動高原能源資源優勢向綠色算力轉化的發展思路及愿景,邀請業內人士、權威專家、數界精英共話發展,共享機遇。會上舉行了綠色算力領域合作項目集中簽約儀式,8個項目簽約總投資123億元。

  立足自身資源稟賦,青海堅持以產業“四地”為牽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強筋壯骨、支柱產業聚鏈成群,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依托氣候優勢、能源優勢、區位優勢等,青海創新性提出發展以清潔能源為支撐的綠色算力產業,讓青海成為大數據產業綠色發展的天然寶地、引領高地、投資福地。

  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參會后說:“青海提出用綠色能源將算力變成綠色算力,是具有中國特色且極具創造力的。因為誰解決了廉價的電力誰就降低了計算中心的計算成本和運營成本。青海提出的綠色算力在我看來可以說是‘東數西算’的2.0版本。”

  擴大有效投資,青海省圍繞國家重點投向,實施重大項目攻堅行動,做好國家新增1萬億國債項目資金銜接落實,謀劃儲備生成一批優質投資項目,深挖清潔能源、數字經濟、新型工業化等領域投資潛力。開展民間投資提升促進行動和“招商引資攻堅年”活動,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建立重點產業常態化項目推送機制,引導民間投資由“活”而強、向“新”而行。一季度,青海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3%,一般性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2.2%,其中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5.2%,晶科能源20GW直拉單晶、紅獅半導體硅基新材料、萊德寶20GW單晶拉棒等項目開復工建設。

  更加創新的發展思路,更加廣闊的投資空間,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青海的有效投資持續擴大,不斷激發出經濟發展新動能。今日之青海,是投資熱土的青海。

黑青稞餅干出口香港。澤庫縣委宣傳部供圖

西寧海關所屬西海海關關員對丹麥進口虹鱒魚受精卵開展現場檢驗檢疫抽采樣工作。西寧海關供圖

  拓展開放“新格局” 擴大經貿“朋友圈”

  6月30日,西寧綜合保稅區在西寧海關、青海省商務廳、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等部門的支持下,首趟西寧—阿拉木圖中亞班列順利開行,實現物流通道暢通、綜保區功能發揮疊加效應。

  班列從西寧雙寨鐵路貨站發出,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境,運送至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標志著西寧綜合保稅區在持續拓展國際物流體系、打通物流通道上邁出的又一嶄新步伐,將有利于“青字號”產品迅速高效進入中亞市場,為青海提供新的經濟增量。

  西海海關副關長趙起峰介紹,為保障此次班列順利開行,西海海關為企業量身定制班列監管方案,設立中亞班列“綠色通道”及專用窗口,實施“預約通關”、先期審核轉關數據等便利措施,確保班列高效、快速通關。同時,加強與綜保區、鐵路、商務等部門的協作配合,推動作業信息共享,及時解決企業在班列通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確保各環節銜接順暢、班列高效運行。

  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青海加快通道建設,做強開放平臺。落實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加快構建“南下、西出”開放大通道,鞏固中尼貿易陸路通道合作,提升綜合保稅區和跨境電商綜試區功能,加快推進格爾木國際陸港樞紐工程,推動國際貨運班列和鐵海聯運專列提質擴容。突出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開展“投資中國”青海行動和“青字號”產品走出去行動,積極發展中間品貿易、綠色貿易,新培育20家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

  2023年,青海開行國際貨運班列154列,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20.3%……青海對外交流合作成效更加顯著,開放帶動能力不斷增強,發展動力活力持續迸發。今日之青海,是“朋友圈”不斷擴大的青海。

青海省出口冷凍虹鱒魚占中國虹鱒魚出口總額的96%。本報記者 洪玉杰 攝

西寧海關所屬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海關關員保障危重病人急救包機高效通關。西寧海關供圖

  拓展合作“新領域” “青貨出青”更出彩

  2023年12月25日,青海麗豪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首批N型硅料出口海外,這標志著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硅料產品正式走向國際市場,“青字號”國際品牌再添新成員,為青海省電子級高純晶硅“中國智造”再添新力量。

  今年3月,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西拉黑青稞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黑青稞餅干,在西寧海關所屬西海海關監管下順利出口香港,這是我省青稞深加工產品首次出口香港。

  同樣在3月,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食品有限公司通過蒙古國的官方檢查,正式獲準對蒙古國大批量出口水產品,標志著青海高原冷水魚順利“游”進蒙古國。

  隨著產業“四地”不斷釋放新動能,一大批青海產、青海造的特色產品走向市場。在推進高質量對外開放的進程中,青海更是圍繞“四地”建設,將特色產業、優勢行業作為發力點,推動優勢產業外貿上臺階。

  為提高青海高原特色農畜產品的出口競爭力,西寧海關更是設立了鮮活農產品屬地查驗“綠色通道”,實行“7×24小時”預約通關,疊加便利化措施,實現出口申報前監管“零等待”、證書“云簽發”“零延時”,壓縮查驗檢測環節3個工作日,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至0.81小時。通過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區域海關一體協同機制等方式,青海出口農食產品每噸節約物流成本30元,運輸效率提升15%。

  今年1月至5月,青海省高原特色農畜產品出口1.8億元,同比增長1.9倍,其中,冷涼蔬菜出口品種由最初的13種增至18種,黑青稞餅干、沙棘汁等10種深加工產品出口至12個國家(地區),虹鱒魚深加工產品、干羊肚菌、干人參、田七、蜂王漿提取液等7種產品實現首次出口。關區“新三樣”、多晶硅等新能源產品出口4億元,其中,鋰離子蓄電池、多晶硅為主的清潔能源產品分別出口3335.7萬元、1.6億元,同比增長60.1倍、去年同期無出口。

  “青貨”正乘著開放的春風,越走越遠;而高水平的開放,也讓“青貨”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今日之青海,是“青貨”更加出彩的青海。

    【記者感言】讓優勢產業走向遠方

  2023年,青海省以太陽能電池、鋰離子蓄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為主的“新三樣”產品出口2.4億元,同比增長2倍,貿易伙伴從單一歐盟國家拓展到中東、中亞、南亞國家。今年1-5月,關區“新三樣”、多晶硅等新能源產品出口額更是達到4億元。具有創新、低碳、綠色基因的高科技產品,正在成為我省出口新的增長點。

  另外還有一組數據,今年1月至5月,青海省出口冷凍虹鱒魚988噸、5755萬元,分別同比增長631.9%、422.7%,占中國出口總額的96%。

  這些“熱銷”的出口產品,無不是青海的優勢產業和優勢產品,它們走向國際市場,也反映出青海產業“四地”建設的顯著成效,折射出青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色和動能越來越足。尤其是關區“新三樣”和新能源產品的異軍突起,是青海持續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結果。

  “青貨出青”,要打好“綠色牌”。幾乎所有的光伏制造企業在提到為什么選擇青海時,都會提到一個詞:綠電。青海近年來大力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打造青海海西、海南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目前已經建成中國清潔能源、新能源裝機占比最高的省域電網。采用“綠色電力”,制造“綠色產品”,這就是青海新能源企業搶灘海外市場的“底氣”所在。產業“四地”建設,為青海走向世界提供了極具競爭力的“產品”,打好“綠色牌”,青海定能在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

  “青貨出青”,要講好“青海故事”。我們要用產品講好青海高質量發展的“青海故事”。我們用出口的冰鮮虹鱒魚,講出青海“數字漁業”的“青海故事”;用出口海外的光伏制造,講述青海清潔能源建設中的“青海故事”。我們還要講好服務企業的“青海故事”,講青海各地各部門推動外貿進出口優結構、擴規模、提質效的“青海故事”;講西寧海關引導農企通過跨境電商、青海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出口貿易平臺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場的“青海故事”……我們要在對外交流中,把青海的聲音傳得更遠,讓青海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作者 賈泓
編輯:包拓業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