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天氣漸冷,卻是牛羊出欄的好時節。
10月10日,走進海晏縣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萬只藏羊養殖基地,現代化的棚舍錯落有致,棚舍前后種植著青黃相間的燕麥。毛色潔白的羊群,正悠然自得地吃著飼草。
官保站在羊群中,盤算起今年的收成和銷路。“基地有上萬只羊,以往一到出欄期,肯定得為銷路發愁,但是今年不一樣了!”
官保是土生土長的海晏人,自幼便習慣了與牛羊“打交道”。2015年,青海旅游市場迅速升溫,官?礈侍禺a銷售行情,成立了青海庫庫諾爾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牦牛肉干等畜產品。
“在政府支持下,我們于2016年入駐海晏縣綠色文化產業園,投資260萬元新建高原藏牦牛肉干深加工項目。”官保說,當時他們生產的牦牛肉干,一部分通過電商平臺在線上銷售,一部分在西寧等地的實體店銷售。
“要想提高牛羊肉的附加值,就得實現牛羊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隨著牦牛肉干產業越做越大,產業“四地”建設也給官保帶來了新的發展啟示。從2021年開始,他嘗試從單一生產牦牛肉干,向養殖牛羊、屠宰以及牛羊的精細化分割延伸和探索。
近年來,海晏縣把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以“提質、穩量、補鏈、擴輸”為路徑,緊緊圍繞品種培優和標準化生產,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不斷加大對縣域龍頭企業品牌的扶持力度。
“咱們基地是通過政府投資建起來的,有了萬只藏羊基地的助力,發展的動力更足了。”官保說,基地建成后,海晏縣積極探索“牧繁場育”模式,將養殖戶繁殖的藏系羔羊在進入斷奶階段后,集中到村集體合作社以及萬只藏羊基地進行標準化養殖,在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推廣應用科技的同時,增強產業聯農帶農能力。
“藏羊基地以高于市場價近百元的價格收購我們繁育出來的羔羊,出欄后還能有分紅,對我們養牛羊的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了!”甘子河鄉熱水村的才讓說。

基地建成,白藏羊滿欄,如何銷出去呢?
官保帶著記者來到海晏縣綠色文化產業園,沿著嶄新的柏油路,來到一座廠房前。還沒走進去,一陣濃郁的香辣味便撲鼻而來。
“通過山東援建,去年我們和山東笨雞小跑餐飲服務有限公司合作,聯合創辦了海北藏羊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海晏藏羊初加工和羊肉食品研發加工。”官保解釋到,這香味的來源,正是車間工人在用基地出欄的羊肉炒制定制菜。
車間負責人張東告訴記者,目前5個種類的產品,已上市近6個月。這些產品生產出來后,會運往西寧、山東臨沂等地。海晏純天然綠色羊肉系列產品頗受大家歡迎。
海晏縣充分利用笨雞小跑的供應鏈和現有餐廳進行流通銷售,規劃布局以海晏藏羊為主要產品的連鎖餐飲品牌,同時有效整合前端的畜牧養殖,讓生態有機的海晏藏羊產品走出青海,走向全國。
透過腳下的玻璃窗,能清晰地看到底下工人忙碌的場景。來自哈勒景蒙古族鄉哈勒景村的陳宗琴,手腳麻利地將定制菜裝進包裝盒。“我原先在縣城附近打零工,自從來到這里上班,每個月有3000元的工資,還有提成,挺好的。”在家門口就能找到這樣一份好工作,陳宗琴顯然十分滿意。
“在產業振興的征程上,我們堅信,只要緊緊抓住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的戰略機遇,深耕細作,不斷創新,就一定能將家鄉的牛羊帶到更廣闊的市場。”官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