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連日來,以“一技在手 一生無憂”為主題的2025年職業教育活動周活動舉行。中小學職業體驗、技能大賽獲獎作品展演、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在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連臺上演,鮮活生動地呈現了學校職業教育的辦學成果和特色亮點,校園內處處涌動著“技能讓生活更美好”的熱潮。
立足專業,聚焦產業,讓職業教育更具吸引力
前不久,旅游商貿系申報的項目《青海國家公園生態研學旅游課程體系設計與實施》入選2025年度文化藝術職業教育和旅游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實踐創新項目支持名單,這也是省內唯一入選項目。學校職業教育活動周還舉行了青海國家公園生態研學旅游產品發布會,系統化展示相關內容。
“近年來,青海以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為引領,以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為目標,我們學院聯合多個行業組織、學校、科研機構及企業,成立了高原生態旅游產教融合共同體,以共同體為平臺,和自然教育協會共同申報了項目,現在項目成功入選為院系發展也打開了新思路。”旅游商貿系副主任蔡淑婷介紹說。
“這是學生制作的‘哪吒·國家公園奇遇記’的研學手冊和文創產品,手冊以哪吒元素為主題,由帶隊教師和學生實地調研,結合市場需求創作設計。這個項目還獲得了今年青海省職業技能大賽旅游賽道的金獎,目前已經有武漢的機構想要與我們合作。”蔡淑婷說,“這個項目既能開展深入科研,又可以參加比賽,有力深化了院系的產學研融合。”
校企互嵌,促進產業與人才“雙向奔赴”
把生產線搬進教室,把課堂設在生產線上。走進機電工程系的實訓教室,智能家具館、海爾智能實訓基地、風光互補發電實訓室等實訓教室設備先進、配置齊全,為學生搭建起從理論到實踐、從操作到檢驗的一體化學習平臺,讓學生能在真實場景中提升能力。
“我們始終把企業合作作為工作重點,企業合作搞好了,專業建設方向就明確了!”機電工程系主任熊壯介紹道,“如今,我們采用企業專家進校授課、學校教師駐廠實踐的模式,最大程度地將實際生產項目轉化為課程資源,把企業文化融入課堂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打通教育鏈與產業鏈,推動產業與專業實現‘雙向奔赴’。”
為使人才培養更契合行業、產業和企業的實際用人需求,近年來,機電工程系聚焦青海“四地”建設,推行“二元聯動”“三階遞進”“四能提升”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對標企業專業技能應用崗位,精準補齊學生專業技能短板,讓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達成“雙向賦能”。目前,機電工程系開設了智能機電技術、智能控制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等專業,為新風新能科技環保有限公司等33家清潔能源智能制造企業精準輸送專業人才。
強化匹配度,提升職業教育競爭力
近年來,數據標注產業蓬勃發展,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其能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為助力數據標注產業人才儲備,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不斷強化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匹配度,通過產教融合引進前沿數據標注項目,增設人工智能訓練師行業工種,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了解產業前沿動態,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人工智能訓練師中的數據標注員鑒定工種已經審批下來了,后續可以進行數據標注培訓,讓學生能持證上崗。”信息工程系教師說,“我們現在有兩個機房138個機位,后續我們會開展數據標注的實訓認證,與行業企業共同打造數據標注基地。”
“數據標注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基礎技能。培育壯大數據標注產業對于提升數據供給質量,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信息工程系教師說,“學院開設數據標注實訓也是為了強化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匹配度,提升職業教育競爭力。”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