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青海湟源縣探索高原古城振興新路徑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晴空
發布時間:2025-05-16 07:35:27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近年來,湟源縣以國家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建設為契機,依托唐蕃古道歷史文脈與河湟非遺資源優勢,構建文化引領的城鄉融合新格局。

  湟源縣通過非遺活化、數字創新、文旅升級三大路徑,打造“文化鑄魂—產業興村—城鄉共富”發展體系,既為青海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提供實踐樣板,又以文化賦能助力西寧彰顯省會擔當,同步夯實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基礎。

  政策驅動激活雙循環,創新政策扶持機制,2024年投入529萬元激勵88家文旅企業,聯動東西部協作資金46萬元發放消費券撬動消費1200萬元,市場活力提升37%。重點推進丹噶爾古城提升、宗家溝景區開發等15個項目,建成日月藏族鄉風情小鎮等4個標桿工程,形成“古城+生態+非遺”產品矩陣。全年推出四季主題文旅活動,2024年接待游客397.8萬人次,旅游收入6.96億元,同比增長29.8%和39.9%,為名城申報注入強勁動能。

  非遺IP賦能文化內核,全年舉辦“雙寧燈會”“河湟民俗巡展”等60場品牌活動,吸引游客超150萬人次,丹噶爾古城入選中國生態文旅名錄。創新“傳承人+工坊+企業”模式,新增56名縣級非遺傳承人及3家市級工坊,研發便攜式排燈等文創產品百余種,非遺產品年銷售額破千萬元。推動非遺項目進駐景區,帶動農戶人均增收3200元,形成“保護—轉化—反哺”閉環,塑造湟源文化新名片。

  數字融合“煥活”文保價值,創新名城保護模式完成全域文物田野調查,新發現文物點4處,建成文物VR展館及3D標注系統,推出虛擬民俗展室5個,開發“印記湟源”系列文創20余款,短視頻傳播量超500萬次。聯動學校開展“古城探秘”等25場研學活動,惠及青少年1.2萬人次。強化城隍廟等21處文保單位數字化巡查及測繪,構建“數字保護—創意轉化—研學傳播”鏈條,探索科學化文保新路徑。

 。▉碓矗何鲗幫韴螅

推薦閱讀
全省領導干部警示教育大會召開 吳曉軍講話
吳曉軍在省委學習教育工作專班調研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全省新聞系列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閱讀優秀項目公示
西寧市聯合開展民營經濟政策宣傳月活動
西寧市發放65萬元“兩癌”救助金
24H熱點
青海湟源縣探索高原古城振興新路徑
職業教育讓一技之長“香”起來
西寧市發布今年首個氣象干旱預警信號
第十屆“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賽青海賽區活動啟動
這個周末豹街好戲連臺
黨員擔當展風采 守護群眾筑平安
以丁香之名,傾聽他們和丁香的故事
青海省消費品以舊換新“六進”活動火熱進行
西寧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王衛東主持
陜西游客:寥寥數語難以盡述我的感激
熱點圖片
技炫青春 能創未來
技炫青春 能創未來
【鄉村振興在青!烤陫欔qW起鄉村振興致富夢
【鄉村振興在青海】...
【中國夢·勞動美——凝心鑄魂跟黨走 團結奮斗新征程】高原煤海礪初心 戈壁深處顯擔當——記義馬煤業集團青海義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大煤溝煤礦班長茹永杰
【中國夢·勞動美——...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鳥導”帶客“追鳥” “生態飯”越吃越香——走進祁連山國家公園①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
青甘兩省三縣區文博推介活動在民和“首秀”
青甘兩省三縣區文博...
【文化中國行】青海省博物館主題流動展走進虎臺小學
【文化中國行】青海...
青海省老干部大學趣味運動會開幕
青海省老干部大學趣...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高冷”青海何以“高光”系列融媒報道之三 青!半p冷”產業發展熱力十足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青海湟源縣探索高原古城振興新路徑

西寧晚報
2025-05-16 07:3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青海湟源縣探索高原古城振興新路徑

西寧晚報
2025-05-16 07:3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青海湟源縣探索高原古城振興新路徑

  • 2025-05-16 07:35:27
  • 來源:西寧晚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近年來,湟源縣以國家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建設為契機,依托唐蕃古道歷史文脈與河湟非遺資源優勢,構建文化引領的城鄉融合新格局。

  湟源縣通過非遺活化、數字創新、文旅升級三大路徑,打造“文化鑄魂—產業興村—城鄉共富”發展體系,既為青海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提供實踐樣板,又以文化賦能助力西寧彰顯省會擔當,同步夯實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基礎。

  政策驅動激活雙循環,創新政策扶持機制,2024年投入529萬元激勵88家文旅企業,聯動東西部協作資金46萬元發放消費券撬動消費1200萬元,市場活力提升37%。重點推進丹噶爾古城提升、宗家溝景區開發等15個項目,建成日月藏族鄉風情小鎮等4個標桿工程,形成“古城+生態+非遺”產品矩陣。全年推出四季主題文旅活動,2024年接待游客397.8萬人次,旅游收入6.96億元,同比增長29.8%和39.9%,為名城申報注入強勁動能。

  非遺IP賦能文化內核,全年舉辦“雙寧燈會”“河湟民俗巡展”等60場品牌活動,吸引游客超150萬人次,丹噶爾古城入選中國生態文旅名錄。創新“傳承人+工坊+企業”模式,新增56名縣級非遺傳承人及3家市級工坊,研發便攜式排燈等文創產品百余種,非遺產品年銷售額破千萬元。推動非遺項目進駐景區,帶動農戶人均增收3200元,形成“保護—轉化—反哺”閉環,塑造湟源文化新名片。

  數字融合“煥活”文保價值,創新名城保護模式完成全域文物田野調查,新發現文物點4處,建成文物VR展館及3D標注系統,推出虛擬民俗展室5個,開發“印記湟源”系列文創20余款,短視頻傳播量超500萬次。聯動學校開展“古城探秘”等25場研學活動,惠及青少年1.2萬人次。強化城隍廟等21處文保單位數字化巡查及測繪,構建“數字保護—創意轉化—研學傳播”鏈條,探索科學化文保新路徑。

 。▉碓矗何鲗幫韴螅

作者 晴空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2021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